幼儿听损迹象藏得深?科利耳教你如何早发现早干预
幼儿听力损失数量不容小觑
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世界听力报告》中表明,目前全球共有15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其中至少4.3亿人需要通过不同手段进行干预、治疗、康复,而儿童听力受损人数就已到达3400万之多。在中国,大约有2800万人患有听力言语残疾,其中有13.7万是听障儿童。每年新生儿中就约有1.5%患有重度到极重度听力损失,且有10万多名患有重度到极重度听力损失的0 - 6岁的儿童并未得到适当干预,
新生儿的听力问题不容忽视。
新生儿哪些听力言语的特殊迹象值得被关注?如何判断新生儿是否存在听力问题?发现问题后新生儿家长应怎么及时应对?
常规听力检测
新生儿出生后,无论是正常新生儿、听力障碍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还是NICU的孩子都会在3-5天住院期间接受听力筛查,对于没有筛查的新生儿将会要求在42天内进行复筛,若结果仍未通过,家长会被建议在3个月内进行听力相关检测和诊断,并在6个月内进行听力干预。
新生儿耳聋基因检测
在中国,正常人耳聋基因携带率为5%-6%,通常携带者不会有耳聋等明显听力问题,但当他们结婚生育,这类基因则会影响新生儿的听力发病率,因此,出于优生优育的考虑,特别对于听损者及其家属、耳聋高危家庭的新生儿,建议在常规新生儿听力筛查后,为避免漏检,再进行新生儿耳聋基因检测,以此一次性地筛查出如先天性、迟发性、药物性等听力问题,并能提早干预,提早预防。
“贵人语迟”?错!可能是有听力损失!
常听老人言,孩子学说话慢,吞吞吐吐不是什么大事,一句“贵人语迟”就蒙混过去,误认为是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不同,并不放在心上,但其实这是在暗示孩子听力问题的重要迹象!孩子的咿呀学语靠的是倾听和模仿,当孩子无法听清时,模仿和学习能力自然会停滞。正常的婴儿言语发展阶段及特征可见下表:
(摘自《语言可以这样玩》作者:王派仁、何美雪)
当婴幼儿学习说话慢,词汇量少且吐字不清时,说明他的语言能力明显发育迟缓,而这背后的因素通常有两点:其一是语言环境不佳导致的,孩子可能因为没有耳濡目染的言语环境而拥有较少的言语学习和模仿机会;其二就是孩子听力损失导致他无法听清很多声音,也因此就算家长营造了良好的言语氛围,孩子仍然互动较少,言语发展缓慢。
正常听力是学习语言的关键
新生儿的牙牙学语需要首先能接收到身边家人不断地言语输出,在良好的语言氛围下,进行声音的互动和自身的模仿,最后能清晰地用学到的词汇表达自身意思。而儿童学习语言的两个黄金期十分短暂,分别是0 – 2.5岁和2.5 – 7岁,若是因听力而错过了这两个语言黄金期,将会对孩子后期的发声与说话造成极大影响。
听损儿童言语学习的局限性导致“十聋九哑”
当无法清晰接收到周遭声音和语言时,孩子就很难去模仿发音,也无法听清和判断自己的发音方式是否正确,从而导致说话声音音量不当、言语理解困难、词汇量小等问题,同时听损孩子通常在平时沟通中也不善于表达,说话吞吞吐吐,且语法混乱。婴幼儿听力损失且干预不及时导致的错失言语学习黄金期是“十聋九哑”的主要原因,而早发现、早干预可帮助孩子在源头避免这类情况发生。
干预方式各有千秋,哪种更适合您?
常见的听力干预方式通常是两种,佩戴助听器和植入人工耳蜗。在进行听力补偿后,需要密切的观察干预情况,如果佩戴一段时间助听器仍无法达到满意的听力补偿效果时,应尽早地考虑人工耳蜗的植入。
科利耳自1995年成功将人工耳蜗技术及产品引进中国市场以来,已帮助超过一半的中国听损患者重获美好听力体验,我们秉持“聆听现在,韵律未来”的承诺,关心每一个听障人士的听力生活,也希望能凭借我们一如既往的专业,让更多听障新生儿能尽早用耳朵来倾听、认识世界!